:::
活動花絮 》114年表揚典禮暨新進研習-分組研討成果分享
114年表揚典禮暨新進研習-分組研討成果分享

一、日期:114年8月19日

二、時間:17:00-17:30

三、地點:義大皇家酒店-6樓演講廳

四、活動內容:

  1. 本場次由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謝昌運科長及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蔡明富主任主持,由四組分組派代表分享學習輔導、人際輔導、生活輔導及生涯輔導之研討內容。
  2. A組學習輔導:以實際案例進行分享,探討成功與失敗之輔導案例,其相關策略如何因應,以利輔導學生。
    1. 數理能力較弱的學障大四生,接受多方資源,最後成功畢業。
    2. 情緒影響所以無法入班上課,把自己塑造成悲劇主角,提出說需要助行器但其實是心理因素,後來多次和學生溝通後,讓學生先休學穩定身心狀況。
    3. 情障學生,主要人際溝通、共情共感困難,在實習期間與同儕意見不合,特過情緒支持、抒發後順利完成報告,畢業後在銀行工作了三年,雖面對很多挑戰,但他一步一步的學習成長了很多。
    4. 接到的時候已經大五了的自閉症學生,表達能力差所以輔導過程花很多時間,也因為家裡是單親且家庭不太理解自閉症兒遇到很多困難,而學生在學習方面也不慎理想,最後休學了。
    5. 結論:與學生的學習輔導中,也因留意學生之人際關係及情感問題,全面掌握方能提供相對完善的支持。
  3. B組人際輔導:分三主題探討學生在校人際所遇之困難與成因,如何協助學生瞭解自己設定目標,以利在校生活適應。
    1. 大專特教學生的人際困難,常見有課堂分組困難,無法分組;渴望情感關係卻引發性平問題;不知如何交友(沒有實際行動、過往失敗經驗不敢再行動);不良生活習慣讓他人困擾
    2. 從三大面向探討人際互動因素,在個人面向,如何培養正向的行為規則、話題,避免彈性不佳,無現實感,較能與人建立關係;在環境方面,現今網路世界可增加人際互動,但現實校園環境可培養與人互動的真實感,透過入班宣導也能增加他人對特教生的理解,也要避免學生切勿沉迷網路世界,與現實拖鉤。同儕面向,則可利用入班宣導讓同儕理解特教生狀況,也避免學生過度依賴,要求學伴成為朋友。
    3. 設定目標,理解學生並提升學生的人際知覺,幫助學生看見自己的目標後再做相對應的調整,設定學生能做到的目標
  4. C組生活輔導:細分感官障礙、心智障礙及生理障礙分別依各障別學生在校生活之所遇到的困難,研討協助與輔導策略。
    1. 感官障礙,聽覺障礙—除了生活以外於人際及學習也會遇到許多困難。生活例子:聽不到鬧鐘聲。改善方式為購買震動式鬧鐘、找願意協助叫醒服務的同學和他同寢;語言障礙—有學生因語言障礙而選擇性緘默,需要長時間引導;視覺障礙—較需協助的學生多為低視能、全盲,需做定向教學,若學校太暗即改善校園等。
    2. 心智障礙,心智障礙—有學生會因好奇心而不斷盯著他人看。改善方式為規劃人際課程;學習障礙—很多學生對學習動機較低,但家長對學生過度期待而產生問題。帶學生制定生涯規劃,使他增加學習動;自閉症—有位學生對自我要求很高但自我認知沒有很好,自己系上的課有些已經很吃力了但還是想要雙主修。改善方式為細節化的列出明確雙主修清單,讓學生更能直觀、清楚的明白雙主修是否合適。
    3. 生理及其他障礙,腦性麻痺—表達較不清楚,若須不斷回答容易造成低自尊的問題。改善方式為將口試調整為打字、提供補考;各障礙共同問題—空間問題、無障礙宿舍、適應體育。
  5. D組生涯輔導:研討目前所遇之問題,研討協助方案,以利學生畢業轉銜。
    1. 跨單位資源整合與團隊分工,學校可以結合相關教育及勞政平台,強化職涯輔導成效,可結合大專院校就業職能平台、勞工處職業課程、庇護工場。
    2. 辦理多元化職涯活動,提供職涯評量、結合學校深耕計畫、職業參訪、模擬職場、職涯導引、畢業(就業)博覽會,讓學生找到興趣或專長,學習如何開發自己的工作機會。
    3. ITP制度實踐與優化,規劃IEP協助學生規畫自己想做的事和目標。有輔導員創建官方line讓學生使用,在學生使用軟體時便能看到學生當時遇到何種問題,進而介入改善。
    4. 學生就業實感與過渡支持,有些學無法進入職場(個人或家長因素),可辦理職場參訪,讓學生有就業實感,若學生前往參訪困難,可更改參訪形式,或是尋找可能會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
  6. 謝昌運科長總結透過分組討論,新進輔導員們可以從前輩的經驗得到許多,也有機會與其他學校夥伴交流,相信帶給大家很多收穫。

 

相關檔案
Image_0
 
Image_1
 
Image_2
 
Image_3
 
Image_4
 
Image_5
 
Image_6
 
Image_7
 
Image_8
 
Image_9
 
Image_10
 
Image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