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依據
教育部114年1月2日臺教學(四)第1130134706號函辦理。
貳、目的
深化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員對情感教育與性別議題的認識,增進其在輔導學生時對性別互動與情感發展的敏感度與專業應對能力,以利協助特殊教育學生學習健康的人際界線與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二、承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肆、時間、地點及參加對象
-
時間:114年8月11日(星期一)09:00-16:10。
-
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活動中心二樓演講廳。
-
對象:高雄鑑輔分區、屏東鑑輔分區及臺南鑑輔分區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輔導人員依報名先後次序錄取,惟新進輔導人員(資源教室輔導老師到任未滿1年者,請於報名時備註說明)可優先錄取。若尚有名額,將依序錄取其他鑑輔分區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輔導人員,名額60人。
伍、活動內容
-
本中心蔡明富主任邀請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施俊名所長、義守大學資源教室顏雪櫻輔導員、正修科技大學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彭志文輔導員、國立成功大學資源教室于兆欣輔導員、正修科技大學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劉家伶輔導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源教室黃葳庭輔導員、正修科技大學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洪瑛涓輔導員擔任講師,旨在深化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員對情感教育與性別議題的認識,增進其在輔導學生時對性別互動與情感發展的敏感度與專業應對能力,以利協助特殊教育學生學習健康的人際界線與適當的情感表達方式。此研習課程辦立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共有59人報名參加、錄取59人、實到41人。
-
第一堂課由施俊名所長說明大專校院特殊教育學生性別互動課程編制的核心理念,首先邀請大家反思自身的性觀念。他指出,多數人的性觀念主要源自家庭背景,並深刻影響與他人互動的方式與人際關係。學術上,性觀念可分為兩種立場:「性的悲觀主義」與「性的樂觀主義」。前者認為理性應高於慾望,需透過制度與道德規範來加以控制,並將性慾視為衝動且危險的;後者則認為追求性愉悅本身具有價值,但須建立在尊重雙方自主意願、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此觀點亦認為,性可以促進人際關係的發展,應在對等的情境中發生,而「性的樂觀主義」便是支持「全面性教育(CSE)」的理論基礎。接著,所長列舉目前大專校院學生常見的性議題,隨後進一步說明全面性教育對特殊教育的影響。目前大專校院特教學生在性別議題上的處境,包括融合教育機會不足、性教育準備不全,以及人際互動經驗缺乏等。課程最後施所長強調:特教學生同樣擁有愛與被愛的權利,我們應共同營造一個尊重多元、促進理解與支持身體自主的學習環境。
-
第二堂課先由顏雪櫻輔導員分享「身心障礙學生如何用正確方式傳遞文字訊息」,身障學生面對的溝通挑戰包含理解困難、表達焦慮、動作/技術限制、社交誤解等,所以「傳遞文字訊息」是需要被教導的。接著開始呈現教案課程內容,播放錯誤板與正確版的影片,幫助學生反思適當的性別互動行為;課程包含情境演練的練習,輔導員們亦可以根據學生需求進行調整。接續由彭志文輔導員分享性別教育教學歷程與實踐分享。在資源教室服務的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困難:認知不足、模仿錯誤、缺乏界線感與自我保護意識、遇到被騷擾被排擠時無法有效表達等。性別互動課程設計需貼近生活情境,以學生為中心的思維、練習傾聽學生不同的聲音、觀察學生能力差異,並設計更多差異化活動,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建議教學人員尊重學生差異、彈性調整,並善用多媒體、增強系統。
-
第三堂課由于兆欣輔導員分享「拒絕傳遞不雅影音」課程,特殊生在網路上遇到網友或男/女提出不適當的要求時,可能會無法分辨要求是否適當或是不會拒絕,因此設計此課程。先介紹課程設計,第一步是主題定義,定義不雅影音意義。提及實際案例,如:學生遇到網友要求拍攝私密照片、男\女朋友要求交換私密照片等情況。第二步則是步驟設計,步驟設計要需先確認情境,接著想出如何處理,提出多種正確對應方法供學生選擇。最後選擇方法並實際執行。分享完課程設計後,于輔導員播放影片,並分享拍攝時應注意的重點及拍攝感想。接續由劉家伶輔導員分享「正確網路交友禮儀」課程。此課程設計是因應心智障礙學生網路交友時因不當言論,造成網友不滿而截圖、肉搜,造成學生精神壓力。劉家伶輔導員說明常見的網路霸凌包含1.在網路上留下有歧視意味的笑話或批評、令人難堪的文字。2.公開他人或自己的私密照、傳送性暗示的影片或圖像、照片被移花接木並流傳等。3.傳送具有恐嚇、性暗示的文字、圖片。網路霸凌可能會受及刑法或個人資料保護法等。劉家伶輔導員藉由影片教學分享如何引導學生,並帶領學生培養正確的網路交友禮儀。
-
第四堂課黃葳庭輔導員分享「愛情診療室-愛情溝通探索團體」課程帶領經驗(以五專生為例),選用課程為「用正確的行為來結交朋友」,因為參與學生較多課程有進行微調,原本規劃學生實際演練變成運用學習單讓學生思考,並增加一些線上測驗。黃輔導員表示活動進行時歡迎學生使用手機,也可以利用影片來進行教學史課程比較不無聊,課程進行時也會比較活潑。當上課人數不適合進行演練時,可以善用學習單,讓學生表達出對於結交朋友的想法,書寫學習單時有時間可以讓學生沉澱結交朋友的方式。接著由洪瑛涓輔導員分享輔導經驗,以「與人對話時不碰觸對方」課程為例,教案的發想步驟一:思,反思對話時觸碰他人的行為,對他人方產生的感受及自己的行為後果;步驟二:想,想一下對話時保持適當行為的可行策略;步驟三:起,實際練習、進行適當的行動方式。洪輔導員表示實際演練,引起動機時,可以詢問學生為什麼會參加這個課程?對這個課程有什麼想法?這個課程讓你想到甚麼?等,讓課程可以更好的延伸課程,解決學生的問題。在實際演練後邀請學生分享演練時的感受,可以從動機分享處連結演練經驗,老師給予回饋及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