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依據
教育部113年12月26日臺教學(四)字第1132805821B號號函114年度教育部補助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輔導工作計畫。
貳、目的
一、透過各校分享大專資源教室進行學生輔導之實務經驗,共同研擬資源教室學生輔導手冊之編製架構。
二、各校針對資源教室辦理學生輔導實務經驗進行簡報,以共同討論資源教室學生輔導手冊撰寫之工作分配,並完成「大專資源教室學生輔導手冊」之編撰事宜。
參、辦理單位
一、指導單位: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二、主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肆、時間、地點及參加對象
一、時間:114年6月25日(星期三)09:00-16:10。
二、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行政大樓六樓第三會議室。
三、對象:由主辦單位邀請有意願編製大專資源教室學生輔導手冊之輔導老師或是對編製大專資源教室學生輔導手冊有興趣之輔導老師,名額30人。
伍、活動內容
-
6月25日辦理「大專資源教室特殊教育學生輔導工作坊(一)」,本工作坊邀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蔡明富主任擔任講師,本研習旨在提升資源教室輔導人員對大專資源教室特殊教育學生的輔導之認識與掌握,並且協助資源教室輔導人員瞭解各大專院校如何實施特教宣導。地點:本校行政大樓六樓第三會議室,共有26人報名參加、錄取26人、實到26人。
-
第一堂課蔡明富主任指出,學生最常因同儕排擠而感到困擾,尤其在意他人對自己的看法;特殊教育學生因被貼上「標籤」,在校園中面臨更多的挑戰,其社交方面最為突出。為改善此情況,各校輔導員、師長與行政人員應加強合作,積極推動特殊教育宣導。在宣導過程中,應深入說明障礙產生的原因與典型症狀,並適時分享特殊教育學生的優勢與興趣。此外,建議加入具代表性的名人案例,藉此提升同儕理解與接納,降低負面觀念。
-
第二堂課蔡明富主任接續介紹Padlet平臺中準備的參考資源與操作方式,說明如何利用這些素材進行教學與互動。隨後引導與會輔導員撰寫各校已舉辦的特殊教育宣導活動並上傳于Padlet平臺,依據活動名稱、辦理日期、辦理時間、宣導障礙類別、參加活動對象、辦理內容、辦理單位、備註(成果、流程與省思)等面向撰寫各校的活動紀錄。藉由系統性記錄活動細節,並透過Padlet提供的平臺互動與多媒體呈現,促進各校間的經驗交流與學習成長,作為經驗分享與未來參考。
-
第三堂課由國立東華大學資源教室楊珩輔導員分享該校多元舉辦的特教宣導活動,包括擺攤宣導、海報與網路宣導、專題演講、友善機構參訪、工作坊與桌遊俱樂部等形式。楊輔導員提到,曾有學生對學校斜坡坡度提出質疑並多次投訴,於是資源教室與特教學系合作,透過障礙類別的宣導與體驗活動,讓學生實地體驗並理解斜坡調整的必要性。此外,為因應疫情或地震等無法到校的情況,亦轉為線上方式,持續辦理宣導活動與講座,確保學生在任何情境下皆能參與與學習。接著由輔仁大學資源教室趙家佳組長與劉大文輔導員分享曾辦理的特教宣導活動。趙組長強調特教宣導應由一級單位主導,確保校內各行政與教學單位全面理解學生的困難與需求。同時也邀請校長共同參與拍攝特教宣導影片,並透過 Instagram 等社群媒體發布,提升學生觀看與互動率。在輔仁大學百年校慶期間,資源教室策劃「百年輔仁行.三十特教情」系列活動,包括特教主題宣導、靜態展覽與闖關體驗等,成功營造共創、共融、共好的師生參與氛圍。此外,劉輔導員補充說明,學校會定期召開特殊教育學生輔導協調會,讓行政與系所人員充分掌握學生需求與支援機制,形成長期、穩定的溝通管道。為了提升學生未來就業能力,資源教室舉辦影片剪輯與Podcast製作等工作坊,並公開展示作品,讓學生學習媒體技能同時進行創新宣導。同時,資源教室也安排防身術課程與實作練習,不僅讓輔導員了解基本防護技巧,也為自身與學生安全提供實質保障。
-
第四堂課由靜宜大學諮商暨健康中心葉淑文社工師進行分享會進入有特殊教育需求學生的班級,進行政策宣導與經驗互動,並設計多元主題的小型團體輔導,鼓勵學生自主參與,是培養溝通、同理與互助情感的重要場域。同時,也為一般班級提供體驗活動與宣導方案,學生可透過課程取得參與機會,促進對不同障礙類型的理解與支持。在新生座談會與 ISP(個別化支持計畫)會議中,校方與系所、導師及學生本人共同討論其需求與支援方案,展現個案式支援與跨部門合作的落實。此外,校方定期為全校教職員辦理講座與研習,介紹障礙類別、教學策略與實務操作,提升教職員的理解與支持力。中心與資源教室並提供個別諮詢管道,作為教職員與學生能及時尋求幫助的機制。除了提供制度與服務,讓師生清楚知道協助通道在哪裡,並在適當時機主動關注學生,但避免過度干涉或被道德綁架,是維持師生信任與支持感的關鍵。最後由正修科技大學分享該校所辦理的特教宣導活動。首先,陳琛閎輔導員說明了針對教職員的宣導,資源教室除定期辦理特教研習與講座外,更會根據參與者回饋,持續開設主題式工作坊與活動,讓教職員對各類障礙類別與支援策略有更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在學生班級層面,陳輔導員表示宣導活動特別注重互動性、趣味性與直接性,設計動手參與環節,使學生透過「做中學」提升參與意願與成效。若要讓學生有更直接的體驗,可邀請校內外的特教學生現身說法。另外,為讓新生們了解資源教室的功能與作用,學校在期初便安排新生專屬的特教宣導活動,包含資源教室介紹,讓新生與家長清楚知道校園中有一處可依靠的協助管道。接續由彭志文輔導員分享該校龍舟隊的故事,成立龍舟隊的原因是想打破框架,讓學生看見自己無限的可能,這也是一種對外進行無形特教宣導的方式。最後由劉家伶輔導員說明資源教室所推動的「圓夢社會服務計畫」,邀請具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學生組成服務團隊,走入社區提供多元服務,並運用他們的專長與熱忱,實踐服務與成長。這些活動不只是宣導,更是透過實際操作與服務,強化學生自主與社會參與,同時讓大眾從接觸中重新認識與接納特殊教育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