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國特殊教育教學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場次C
一、日期:114年3月29日
二、時間:14:30-15:50
三、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行政大樓6樓第五會議室
四、活動內容:
-
論文場次C主題為融合教育的可能性,本中心蔡明富主任邀請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中心陳志軒主任擔任主持兼評論人,本場次共三篇論文發表。
-
第一篇發表為石庭亦、朱謹伶之《近十年我國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介入成效之後設分析研究》,發表人為石庭亦。本篇論文介紹近十年我國融合式適應體育教學介入成效之後設分析研究,適應體育主要是突破傳統教育的限制、達到融合式的教育。適應體育本身的概念是強調依據學生個別需求去設計體育活動。而融合教育是以包容、平等、互助為核心。研究問題著重在融合教育背景下,適應體育介入的成效如何。作者利用了PRISMA來檢索所需的資料,篩選出合適的論文。在過程中,作者以PND法以及Tau-u法來分析資料。研究結果為以國小學生為主,尤其是智障學生,課程主題主要以競爭型運動占多數,適應體育的介入成效是有正向效果的,但在數據呈現上還是會有差距,實務啟示方面希望老師可以設計出更多元、有趣的適應體育活動,以及推動老師進行跨專業合作。
-
第二篇發表為施怡廷之《既期待又怕受傷害—初探情緒行為障礙大學生的共宿生活》,發表人為施怡廷。此研究方式是探索性研究、質性研究,在前言中探討了宿舍的功用、住宿舍會遇到的挑戰。作者介紹了受訪者的基本資料,三位在國高中基本上是在輔導室度過。在共宿生活中,會遇到很多生活瑣事,也會有一起做事、獨自做事的情形。受訪者也在共宿生活中訓練了溝通方式。情障生對於共宿都具有不同方面的意義,在生活方面也不會被迫揭露障礙,會經過自我評估後決定是否讓室友知道。情障生也會一直在做自我評估,包含了是否參加活動、自信心、安全感等,情障生也因為逐漸獨立而有累積出成就感與掌控感。結論是宿舍對於特教生來說是個非常重要的場域,可以成長與學習,也可以練習融合。學生的需求及狀態是動態的,會因為自身狀況而改變需求,住宿舍對於自我評估具有正向的協助,例如因為成功經驗而增加成就感、安全感。
-
第三篇發表為蔡明富、林幸兒、蔡嘉峯、葉昱廷、張郡文之《探討整合科技對偏鄉國小高年級普特學生之科學學習成效》,發表人為林幸兒。此論文是由蔡明富主任帶領團隊所完成的科學教育對於偏鄉國小的學習成效。首先說明融合教育的重要性、科學教育在課堂上會遇到的挑戰、融入海洋教育的議題。接著演講者說明實施對象為偏鄉的六間學校、主要以螃蟹與海龜去結合科技軟體去進行環保教育及海洋生物的介紹。在上午的課中以海龜去結合AR軟體去了解海龜及保育的重要性。下午課程則換成螃蟹與AR軟體、3D軟體的結合,解說螃蟹的種類與海洋保育。同時也播出學生實際操作軟體的影片,在影片中也呈顯出學生會遇到的挑戰。在課堂中也會帶活著的螃蟹讓學生製作出3D的影片。在研究結果中,量化分析指出學生對具有良好的回答及學習成果,質性研究方面則是學生都了解課堂中所學的知識如何用在生活中。而在融合情境觀察評量當中,發現學生在上午、下午各節在學習、人際表現、參與課程、團隊合作中的表現都是非常良好。結論是結合科技的探究實作是具有很正向的影響,包含了普特互助、知識吸收成效良好。
-
最後由主持兼評論人陳志軒主任講評,並引導在場與會者和論文發表者進行提問與討論並做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