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2025全國特殊教育教學實務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
2025全國特殊教育教學實務學術研討會-專題演講

一、日期:114年3月29日

二、時間:09:20-10:20

三、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行政大樓10樓國際會議廳

四、活動內容:

  1. 本場專題演講主題為「鑑定及輔導情緒行為障礙特殊需求學生之跨領域合作實務探討教育、醫療、社政、衛政、司法、社群系統間之協力」,本中心蔡明富主任邀請林健禾部長擔任主持人,並邀請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國立臺灣大學學生事務處心理輔導中心顧問丘彥南醫師擔任主講人,探討情緒行為障礙特殊需求學生之跨領域系統間的協力合作實務。
  2. 主持人林健禾部長進行本場專題演講的開場簡介,提及在精神科從醫的經驗:醫師在對兒童青少年做診斷時,並不只有給予疾病名稱,更要對他們的行為做解釋,並找出方法讓他們在一般環境穩定生活。接著介紹丘彥南醫師在跨領域系統合作上有許多經驗,期待能讓與會者有滿滿的收穫。
  3. 主講人丘彥南醫師首先談到身心障礙的學生的成長需求與其他人一樣有共同需求,包括了解、包涵、信任、支持與融合,但他們因為特質面臨各種壓力環境,因此正向支持資源是非常重要的。而協助/支持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原則與做法需要正確的態度並由中央到地方、由政府到民間各界的整合,並提及各個領域在特殊教育的角色與任務。
  4. 丘彥南醫師從精神醫學的身心醫學的角度強調身體疾病與精神健康相互的影響,個人生理與心理特質在和環境外來壓力交互影響下可能造成精神失衡。邱醫師列舉了不利兒童青少年的環境因素及經驗,並談及現代醫學研究基因與兒童虐待及社會支持度會交互作用,提醒大家應著力於發展融合環境讓身心障礙的學生發揮優勢能力。
  1. 接著丘彥南醫師談及身心障礙者特質社會污名化的議題,提到「日常歧視」(微歧視)。日常歧視是潛藏在日常生活中,看似無意卻隱藏著刻板印象或偏見的行為,將會對心理健康帶來沉重的負面影響。另一個社會污名化的現象則與心理假有關,提醒大家心理假重要的是讓大家更重視心理健康,注意不以心理假頻率作為學生身心健康得到指標,而是實際了解學生需求。
  2. 丘彥南醫師從精神科的角度介紹精神藥物的注意事項,強調精神科藥物對每個個體有不同反應,以及精神疾病之三級預防。接著引用自閉症症患者與家長的經驗,說明自閉症與情緒行為障礙常常共病;而學習障礙與ADHD的共病機率大,即使長大後症狀有所改善,仍可能影響生活。丘醫生亦說明重鬱症、雙向症特教生之輔導,以及其他常見精神疾患,並以數個案例討論情緒行為障礙學生的可能遇到的困難、需求做結。
  3. 最後由林健禾部長進行總結,感謝丘彥南醫師的分享。情緒行為障礙學生有機會到社會融合,學生的能力沒有問題,但社會給太多困難限制,這正是我們需要一起努力的。
相關檔案
Image_0
 
Image_1
 
Image_2
 
Image_3
 
Image_4
 
Image_5
 
Image_6
 
Image_7
 
Image_8
 
Image_9
 
Image_10
 
Image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