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認知通譯知能研習:CRPD融入校園實踐
認知通譯知能研習:CRPD融入校園實踐

壹、依據

教育部114年1月2日臺教學(四)第1130134706號函辦理。

貳、目的

增進輔導員對於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之瞭解,使CRPD在校園中具體實踐。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二、承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肆、時間、地點及參加對象

一、時間:114年1月14日(星期二)13:00-16:10。

二、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行政大樓六樓第三會議室。

三、對象:高雄鑑輔分區、屏東鑑輔分區及臺南鑑輔分區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輔導人員依報名先後次序錄取,惟新進輔導人員(資源教室輔導老師到任未滿1年者,請於報名時備註說明)可優先錄取。若尚有名額,將依序錄取其他鑑輔分區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輔導人員,名額60人。

伍、活動內容

一、本中心蔡明富主任邀請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系主任兼特教中心主任吳雅萍主任擔任講座,目的在增進輔導員對於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CRPD)之瞭解,使CRPD在校園中具體實踐。本次研習地點在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行政大樓六樓第三會議室,共有58人報名參加、錄取58人、實到50人。

二、第一堂課由吳雅萍主任說明在大專校園內如何實施並落實CRPD,開場主任介紹了CRPD大專分冊,說明當初在編定手冊時遇到的小故事和理論篇裡包含的內容,主任也提到若有需要,可以前往學特司網站下載閱讀。其中包含了五個章節(1)入學的可及性(2)無障礙/可及性與通用設計(3)支持服務(4)評量調整(5)生涯轉銜,而這五章都圍繞在公平這個議題,也提到了限時的責任。手冊裡也撰寫了一些關鍵條款提供給大家參考。接下來,主任將所有學員分成五組進行討論活動,每一組討論的案例類型分別是:(1)學校無法提供合理調整措施(2)學校主動提供調整措施,學生希望與普通同儕一樣的學習經驗(3)資源有限,身障者權益互相排擠(4)政策與規範的執行落差(5)身障生想要追求學習品質的提升。關於第一個類型,第一組學員提到可以先由輔導員協助使用簡易的轉換軟體,資源教室也可購置輔具協助臨時的資料轉檔。關於第二個類型,第二組學員提到可以改善一般交通的無障礙性,確保學生可以和同儕共同參加活動,而非單方面提供改善方案。關於第三個類型,第三組學員提到可以增加適應體育課時段,滿足學生需求,同時減少一般生對適應體育課的錯誤認知。主任也補充通用設計的部分常常會碰見不從不願的問題。關於第四個類型,第四組學員提到手翻會比聽打服務更有互動性,也要根據學生的需求給予支持而非給予我們認為他需要的支持。關於第五個類型,第五組學員在學校層級可以召開特推會和ISP會議,教師方面則是改善老師的拿麥克風手勢,同儕方面可以徵求學伴。

三、第二堂課吳雅萍主任接續提到了認知通譯通譯在司法程序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最重要的是要保障身障學生的司法權,知能則是特別針對給身障生,讓他能更公平的被對待,主任說明認知通譯即是用簡單易懂的翻譯(句子、文本的呈現)讓身障者了解他的權益,主任也介紹了Information of All,說明裡面的內容,以及可以將它當作工具書。主任提到關於合理調整,這是一個被動的義務,學校方也能主動提出請求,也要注意不成比例或過度負擔,要符合相關的、可行的、合於比例三個原則。

相關檔案
Image_0
 
Image_1
 
Image_2
 
Image_3
 
Image_4
 
Image_5
 
Image_6
 
Image_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