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依據
教育部113年1月5日臺教學(四)第1120130640號函辦理。
貳、目的
希望藉由本次研習課程之講授,協助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人員瞭解如何有效輔導聽覺障礙學生。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二、承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肆、時間、地點及參加對象
-
時間:113年1月18日(星期四)13:00-16:10。
-
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行政大樓六樓第三會議室。
-
對象:高雄鑑輔分區、屏東鑑輔分區及臺南鑑輔分區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輔導人員依報名先後次序錄取,惟新進輔導人員(資源教室輔導老師到任未滿1年者,請於報名時備註說明)可優先錄取。若尚有名額,將依序錄取其他鑑輔分區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輔導人員,名額60人。
伍、活動內容
-
本中心蔡明富主任邀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錡寶香教授,分享聽覺障礙學生能力與特殊需求評估,旨在協助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人員瞭解如何有效輔導聽覺障礙學生。地點:本校行政大樓六樓第三會議室,共有66人報名參加、錄取65人、實到58人。
-
第一堂課錡寶香教授先接續上午談到的「自我倡議」,談到有「自知之明」,包括(1)了解重要人生領域及它們對個人福祉之影響、(2)認識自己的感受和情緒、(3)認識自己的長處、弱項、好惡。(4)知道自己想要甚麼。還要了解自己的權利、倡權行動計畫、擁有溝通和磋商技巧,並尋求支援。然後談到學生自我倡議的檢核以及提供支持目標,含:(1)完成學業、(2)學習、(3)專團服務、(4)社區參與、(5)日常生活技能、(6)職涯、(7)資源連結,並分享其所製作的聽障支持服務項目檢核表。接下來進入本堂課主題——聽覺障礙學生能力與需求評估,有幾個原則:溝通、融合、適應、Being comfortable。大專聽障生在校園適應上會遇到之挑戰,包括:學習上、文化上、情緒、經濟、知&智識上的適應、社會適應,如:課堂上授課老師不了解學生需求、課程內容抽象、人際交往困難等等。所提供他們的支持則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為「助聽輔具」。錡寶香教授介紹了助聽器的基本構造、維護與使用,並提醒大家如發現有聽損問題,即早配戴助聽器才有好效果。再來介紹人工電子耳的構造與運作以及FM調頻系統的配備與助聽器結合FM。接著介紹新的調頻系統技術:Roger System,它有自動跳頻的功能。最後提出幾項注意事項:(1)學生要監控自己耳朵的生理狀況與輔具的使用情形、(2)調頻系統可向高雄師範大學大專校院聽損學生學習輔具中心申請、(3)學生要在上課時主動將調頻系統拿給任課老師並讓老師了解如何使用。
-
第二堂課錡寶香教授先播放的兩部影片,分別為一位成人和一位幼兒安裝上人工電子耳、第一次聽到聲音反應的影片作為開頭,接著闡述所提供給聽損學生支持的第二部分:聽損學生在教室學習必要的支持與協助,又分為(1)聽覺層面、(2)授課層面、(3)生活、心理輔導層面、(4)人際互動層面。聽覺層面包括:安排座位時顧及其聽取讀話之需求、學生的輔具運作狀況;授課層面則包含:課前、上課時、小老師的安排、成績評量方式以及課後;生活、心理輔導層面有:幫助學生了解並接受自己、鼓勵與關懷、不特別優待、強化自我倡議。提及「不特別優待」時,錡寶香教授和現場的老師互相討論在實務現場所遇過學生和家長所提出過的不合理要求。人際互動層面可以:教導社會互動技能、鼓勵學生主動參與活動、入班宣導、善用活動增進聽損學生與聽常學生交流、善用小組活動結構式安排聽損學生與聽常學生配對。而其它聽損需求之支持方式,有:記筆記、聽打、手語翻譯,並且親師溝通是非常重要的。接下來談到聽損學生的溝通,有口語、手語、國語口手語、筆談等方式,而要用甚麼方式則必須了解聽損學生的溝通能力,因為有個別差異。在溝通層面的支持有幾項:(1)主題要明確、速度稍放慢、專注溝通訊息而非話與清晰度等等,(2)提升讀寫能力的不二法門就是「多讀多寫」,(3)創造機會,(4)任課老師在課堂上的支持。接著談到輔導諮商系統的支援,含:(1)心理困擾,(2)兩性議題,(3)協助建立人際關係的支持聯絡網路,(4)志工服務。其中「協助建立人際關係的支持聯絡網路」可以幫助學生覺知並接受自己聽損的事實、安排聽損者的楷模。最後,錡寶香教授以一位聽障學生的案例分析其能力現況、需求評估、轉銜輔導等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