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112年全國大專新進資教人員工作研習-感官實務分享
112年全國大專新進資教人員工作研習-感官實務分享

一、日期:112年7月21日

二、時間:13:00-14:20

三、地點:高雄市左營區崇德路801號(蓮潭國際會館)-國際二廳

四、活動內容:

1. 本課堂分為二個部份,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黃資雲輔導員說明視覺障礙學生輔導原則,課程名「以感官障礙類學生為例-我們與『視』界的距離」,以及國立成功大學林佳蓉輔導員講解聽覺障礙的輔導原則,課程名「以感官障礙類學生為例-聽覺障礙」,此一課堂之目標為以大專校院特殊教育輔導的實務分享,向新進的輔導人員概述執行工作時可能遇見的難題,希望在本課堂後,夥伴們能游刃有餘地應對突發的情況。

2. 黃輔導員分享對於視障學生的了解及第一印象,她認為無法全然用身心障礙證明來判斷學生所見的視界。她鼓勵研習教師積極參與,課程將聚焦在認識視障生的需求,黃輔導員認為根據案例來思考,能了解視障視角的一隅。黃輔導員強調,認識視障生可能的渠道有四:轉銜會議、訪談、面對面、書面資料。透過轉銜會議,能夠從高中端了解視障生過往的互動與生活樣態;聯絡照顧者的家長與從前的老師。黃輔導員認為出門前往會談轉銜的過程中有許多細節,可設身處地換位思考視障生的視角。而紀錄輔具的評估,應多了解學生的狀況;重要的是,必須找出有幫助的資料,如證明書、醫療證明等,蒐集視障生完整的資訊。除了這些管道,黃輔導員更提醒,特教輔導人員本身也是重要的評估工具,可以多與其他人員溝通。

3. 黃輔導員舉例並詢問與會人員,若假設手足1人,視障生的人際關係互動的經驗應是如何?是否良好?可與同儕和諧相處?假設,若身高只有113公分,該生上課時的座位與設備安排是否需要特別協調(長時間使用現有課堂桌椅設備容易疲累且影響姿勢與專注力)?又假設,視力微弱介於0.1至0.2,該學生是否有平時閱讀需要注意的事項(書寫及閱讀的距離、無法有效追焦,有交通需求的服務,如對移動的物件,公車該如何看見牌號)?總而言之,黃輔導員認為基本資料非常重要,這是初階訊息的掌握。

4. 黃輔導員認為可從五個面向(認知發展、語言發展、社會情緒發展、動作發展、感官知覺發展)進一步判斷視障生的學習狀況與生活概況,她指出辨別視障生的具體差別在於視力受損程度,分為全盲與低視力的差別。除了先天視覺微弱之外,另一類「中途視障者」者也需要特別留意他們的心理問題,如邊緣角色的認同趕、如社會情緒適應(比較現實與過去、挫折不安、沮喪)、行動與定向(因過去經驗的想像增加恐懼感)等,但中途視障者的優勢在於較容易掌握空間概念(存取以往經驗再運用)。總而言之,黃輔導員強調,導師與助教對於視障生是重要的角色,在學習的過程中協助上課(學習支持、生活協調、行政支持)。最後,黃輔導員勉勵各位新進同仁,所有特教工作應要跟學生一起合作,非要單打獨鬥,雙方共事才有意義。

5. 林輔導員首先藉由成功大學特殊教育學生的統計概況分享,來向與會輔導人員說明實務工作的情況,例如以一般人而言,120分貝將引起生理不適,而影響特教生是40分貝左右就會造成不適感,輔導人員務必留意細節的差異。

6. 除了特殊教育學生的生理知識,林輔導員更分享學生創作聽障生的生活漫畫之正向案例,其每一則故事背後說明創作用意與創作背景,訴說特教生與障礙共存的生活感悟,如有一則故事表明,聽障學生因為即使配戴了助聽器,仍會有接受同儕訊息不清楚的時候,這便使學生當下心裡非常過意不去。但林輔導員認為,與特教生相處的小細節可見,他們容易因為身懷障礙而自信心不高,執行工作時要記得特別留意他們的心理狀況,她舉例如,曾有特教學生與她分享,學生不願意選擇顏色鮮明的輔具,助聽器必須是黑色的,因為這能使他不要突出於同儕之間,「突出」障礙者的身份。

相關檔案
Image_0
 
Image_1
 
Image_2
 
Image_3
 
Image_4
 
Image_5
 
Image_6
 
Image_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