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心智障礙類學生的身心特質、需求與輔導研習
心智障礙類學生的身心特質、需求與輔導研習

壹、依據

教育部111年1月12日臺教學(四)字第1112800373號函辦理。 

貳、目的

協助學員認識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之醫療處遇與身心適應輔導,以及了解如何有效實際幫助情緒行為障礙學生。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二、承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三、協辦單位: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

肆、時間、地點及參加對象

一、時間:111年10月29日(星期六)09:00-16:10。

二、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行政大樓六樓第三會議室。

三、對象:

  1. 高雄市特教老師(優先錄取)
  2. 其他縣市國中(小)特教老師
  3. 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員
  4. 各縣市國中(小)普通教育老師

伍、活動內容

  • 10月29日辦理「心智障礙類學生的身心特質、需求與輔導」研習,本中心蔡明富主任邀請奇美醫院精神醫學部部長林健禾醫師、王莙玲臨床心理師擔任講師,本教育訓練旨在協助學員認識情緒行為障礙學生之醫療處育及身心適應輔導,以及了解如何有效實際幫助情緒行為障礙學生。地點:本校行政大樓六樓第三會議室,共有60人報名參加、錄取60人、實到54人。
  • 第一堂課由林健禾醫師首先介紹ADHD及ASD的臨床徵候以及相關資源,治療ADHD藥物有利他能、利長能等中樞神經興奮劑,針對ASD現有的治療藥物並僅能減輕相關症狀,主要仍以心理教育為主,而社會及心理資源可以提供家長一些建議和衛教資源;接著分享個案在從高中轉換到大學階段所面臨的挑戰,包含初次獨立生活、時間從結構化變成非結構化、人際關係多元化、住宿的生活習慣不同,以及在學業方面ADHD學生容易面臨休學或未能順利畢業的情況,而ASD學生在多元訊息的處理有困難,無法有效解讀隱含比喻性或象徵性的閱讀材料;最後介紹提升ASD學生人際溝通的方法,運用社會故事教導學生在不同情境下應該如何處理應變、觀察表情來判斷情緒等,從ASD的角度協助他看世界。
  • 第二堂課林健禾醫師介紹ADHD患者在戀愛上常發生的情形,如對伴侶容易健忘、不耐煩或情緒失控等,針對ADHD伴侶尋求幫助時,可以輔導其對ADHD症狀的理解、利用轉念與忍讓的方式等,對ADHD有更多的認識與包容,並找到適合的公通方式與相處模式。除了學習,時間管理對ADHD患者也是一大挑戰,對此也提出了一些能夠協助ADHD患者找到適合自己專注方法,如一日作息檢視表、番茄鐘等,或是利用時間管理矩陣教導ADHD學生找出重點、事情的輕重緩急並依序進行。緊接著進入校園情緒行為問題—思覺失調症的案例輔導分享,透過案例情形,說明以下臨床症狀:1.正性症狀:幻覺、聽幻覺是幻覺、被害妄想、猜心通、神明、鬼怪;2.負性症狀:無動機、無社會性、鈍化的情感、失樂症狀、貧語症;3.解構症狀:思考不連貫、脫軌常離題。此外,也介紹了相關療法及藥物的功效,也提及在諮商時應注意的原則:1.勿背對患者,諮商時最好自己與個案保持一個手臂的距離,並且兩人都能自由進出門,若場地不支持,可以讓自己靠近門邊,避免遭到個案鎖門或攻擊而無法逃出;2.預防:避免使個案使用毒品、酒精、尖銳物品等;3.有前兆,以溫和關懷的語氣來溝通;4.避免因過度情緒及表情,刺激患者引發攻擊行為。5.已有行為,以簡短、堅定語氣且較大音量告訴個案。
  • 第三堂課由林健禾醫師分享關於校園情緒行為問題的醫療診斷,首先說明評估的目的是在於協助個案回到正常、個案在有差異的情形下,仍可被周遭人員所接納,繼續發展,而評估從會談前準備開始,用以了解患者的喜惡,降低其焦慮,熟悉患者的家屬在場可使患者更放心。而評估過程的階段更有以下兩大重點:1.準備和蒐集資訊:評估前盡可能從相關人員得知各方面資訊,蒐集信息的過程中不應忽視患者的意願,以免錯過建立融洽關係的機會;2.紀錄和傳達資訊:紀錄會談內容是重要的,過程中蒐集的資訊需準確紀錄在病例中。此外,林健禾醫師也簡扼介紹了診斷性會談的流程、會談中與會談後的診斷治療,以及過程中常見狀況的處理;而自閉症沒有一致的評估方式,對被動、孤獨的個案,有身體接觸或靠近時,易觸發情緒反應;反之,過分主動、古怪的個案,可能會過度靠近或侵犯評估者的個人空間。身為精神科醫師,常進行精神狀況檢查,其檢查的內容是:1.外觀及行為,此可看出自我照顧能力、家庭功能、自傷、潛在的行為問題等;2.語言,如音調、音色、結巴、重複話語、用詞簡短或冗長等;3.情緒,可一眼看出,詢問只是確認其狀況;4.情感;5.思考,如連貫性、適切性、吹噓、重複表達、難懂、怪異想法等;6.知覺,在感官知覺上是否出現幻想、幻聽、幻視;7.病識感,家長或照顧者對行為的解釋與想法,和文化、宗教信仰可能有所影響;8.認知,如智能不足、專注力、記憶力、記憶力。由於問題行為常常是單方的說法,而造成診斷的錯誤,因此,醫師提及並解釋了「個案概念化」,即蒐集資料後,根據個案生理、心理、社會因素及遠近因,作為概念化的描述。
  • 第四堂課由奇美醫院樹林院區王莙玲臨床心理師分享校園情緒行為問題案例心理衡鑑分享,一開場即以大眾對學生轉介到醫院的迷思做解釋,說明個案到醫院不一定會做智力測驗,也不一定會做心理治療,到醫院第一步通常是評估,也不是去醫院一次就知道個案狀態,隨著每次狀態不同,評估可能會調整。而臨床心理師的工作包含心理治療和心理衡鑑,但心理治療是不賺錢的專業,醫院安排的時間跟資源不多,所以當有學生到醫院時,心理師通常建議學生回到學校找輔導老師,將資源留給其他社會人士,學生也不用再請假到醫院;而心理衡鑑時,心理師會回答特定問題,對問題做出明確特定且能增進功能的合理建議,心理衡鑑報告常用的工具包含:1.魏氏智力量表;2.持續性表現作業,用來評估注意力,向度包含專注力、衝動性、持續性、警覺性;3.社會認知圖卡,測驗是否有自閉症特質;4.班達視覺動作完形測驗;5.貝克憂鬱量表。針對心理衡鑑介紹後,講師分配了三個案例讓與會人員分組討論個案遇到的困難及需要的協助,以及老師和學校可能需要哪些協助,並且希望心理師提供哪些協助,現場與會人員討論熱烈,分享小組討論結果後,講師給予案例的診斷報告結果。最後介紹完整的心理衡鑑報告應包含轉介目的、行為觀察、會談摘要、測驗結果與解釋和結論與建議,其中最重要的是行為觀察,瞭解個案在會談中的行為,也可以對照生活中的觀察,確認其報告的可信度。
相關檔案
Image_0
 
Image_1
 
Image_2
 
Image_3
 
Image_4
 
Image_5
 
Image_6
 
Image_7
 
Image_8
 
Image_9
 
Image_10
 
Image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