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依據
一、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10年10月7日召開之「研商開設高級中等學校身心障礙類特殊教育研習班會議」。
二、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110年10月19日臺教國署原字第1100136473B號函辦理。
貳、目的
增進私立高級中等學校教師之特教知能、特殊需求領域課程規劃及教學能力,以提升對身心障礙學生的瞭解並提高特殊教育服務品質。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
二、承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肆、時間、地點及參加對象
一、時間:111年8月2日(星期二)9:00-16:10
二、地點:視訊課程。
三、對象:南區(臺南市、原高雄縣、屏東縣、臺東縣)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編制內合格教師,共27人。
伍、活動內容
一、第一堂課高雄女中特教資源教師卓曉園老師說明運用環境輔助學習,首先請學員回想自身經驗出發,適合學習及不利學習的環境各有哪些條件?接著進行環境分析,從五大因素-人(老師、同儕、家人、朋友);事(作業、分組討論、考試);時(上下課、特定科目及活動);地(原班教室、專科教室、網路);物(手機、特定物品),來說明影響學習的結果。瞭解這些影響後進而調整環境,營造學習氣氛,建構學生具有安全、支持與歸屬感的心理環境,以提升學習成效。
二、第二堂課說明運用學習工具輔助學習,卓曉園老師介紹多款手機中的小工具,例如可進行時間規劃有助於學習安排的「Google日曆」、線上課程常用的「Google Classroom」、時間管理APP如番茄鐘、專注清單、倒數日等。同時也提供數個線上自學資源,例如:教育部因材網、各縣市的線上學習平台、均一平台、學習吧以及各出版社線上學習包等。
三、第三堂卓曉園老師說明運用課程與評量調整策略來輔助學習,探討各障別學生在評量方面的需求各有不同,有些需求是否被忽略。課程調整原則有學習內容、學習歷程、學習環境、學習評量;學習內容最常用的策略即為簡化(降低難度)及減量(減少內容),另外分解(將目標分解為幾個小目標分開學習)、替代(用另一種方式達成目標)、重整(重新詮釋或轉化成生活化或功能化的學習內容),也都是可用的調整方式。在學習歷程中教學方法可採合作學習與教學,教學策略則有講述、示範、操作、角色扮演、運用多媒體等方法,學習策略可運用組織圖、關鍵字、劃重點等方式來提高學習效能。
四、第四堂課學習環境的調整可分物理無障礙環境(空間、通用設計、合理調整等)以及心理無障礙環境(支持策略、行政支持等)。學習評量可以多種不同的方式進行多元評量,例如:筆試、口試、作業、表演、實作、實驗、報告、晤談、資料收集等方式。調整的作法在評量前中後使用不同的策略,在評量前可提醒重點,教導應試技巧及調整測驗結構;在評量中可調整時間(延長)、情境(地點、輔助設備等)、形式(放大字體、報讀等)及反應方式(筆試、口試等);在評量後則可調整內容的給分比例和計分標準等。最後,卓老師帶領學員討論如何在校進行評量調整的實務作法,並給予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