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基本助人技巧訓練
基本助人技巧訓練

壹、依據

教育部 110 年 1 月 28 日臺教學(四)字第 1100013103B 號函辦理。 

貳、目的

透過本研習助人技巧之實務演練,協助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人員理解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心狀態,引導學生對話,促進學生對於情緒的理解與表達。透過團體藝術創作體驗,學習運用創作引導學生表達感受與真實想法,藉此增進學生間的同儕支持與交流。

參、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教育部(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

二、承辦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肆、時間、地點及參加對象

一、時間:110年7月20日(星期二)09:00-16:10。

二、地點:本次研習採用Google Meet系統進行。

三、對象:高雄鑑輔分區、屏東鑑輔分區及臺南鑑輔分區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輔導人員依報名先後次序錄取,惟新進輔導人員(資源教室輔導老師到任未滿1年者,請於報名時備註說明)可優先錄取。若尚有名額,將依序錄取其他鑑輔分區之大專校院特殊教育輔導人員,名額60人。

伍、活動內容

一、7月20日辦理「基本助人技巧訓練」研習,本中心蔡明富主任邀請港灣藝術心理諮商所林佳儀所長擔任講師,旨在協助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人員理解特殊教育學生的身心狀態,引導學生對話,促進學生對於情緒的理解與表達。透過團體藝術創作體驗,學習運用創作引導學生表達感受與真實想法,藉此增進學生間的同儕支持與交流。本次以視訊會議辦理,講師上課地點為本校特教大樓一樓7111教室,共有84人報名參加、錄取83人、實到75人。

二、第一堂課林佳儀所長從輔導員的工作角度切入,擔任一個系統中的助人工作者,與個案的討論,理性與感性的切換中,其實很困難,而系統中的行政要求,也是有一定份量。而實際輔導又要面對學生、家長、系上導師或主管等,會讓系統工作比較辛苦困難。所以助人之前先自保,如何維持穩定,居中協調,是一種工作腳色的轉換,保有服務的初衷,以免燃燒殆盡。並提到關係建立在於(同理⇄連結⇄評估)彼此間轉換,同理學生的狀態,在過程中,與學生產生連結,依據收集到的資料,評估學生的狀態,給於協助,(同理⇄連結⇄評估)需要有一定的平衡,適時進行調整。也提到身心容納之窗,當學生處於身心容納之窗中,是較為穩定的狀態,當學生處於過度激發(戰鬥/逃跑)以及過低激發(癱瘓/崩潰)的狀態要特別注意,如憂鬱、重鬱的學生,較容易發生過低激發。

三、第二堂課林佳儀所長分享憂鬱及焦慮的情緒,透過影片方式與學員互動討論情緒發生時的身心狀態,觀察影片角色的過度激發狀態,有哪些肢體語言、表情及話語。而憂鬱在過低激發情況下,容易進入癱瘓,但其實也是一種發洩方式,之後在回到容納之窗的穩定狀態也無不可,但若是一直處於過低激發狀態,輔導員就會比較難以與學生連結;焦慮則是處於過度激發狀態下,也無法與學生連結。因此,平常可以與學生探索自身身心狀態,與學生進行身心容納之窗的衛教,如何調節自己過度激發及過低激發的狀態,例如:焦慮時,學生常常無法進行溝通,會有呼吸急促、戳手等情況,可以適時採煞車,讓學生轉換注意,喝口水緩緩,散個步,慢慢讓其狀態回覆到容納之窗,這時候再與學生討論為何學生突然焦慮的原因。

四、第三堂課林佳儀所長分享憤怒的情緒,常是因為被錯誤對待的感受,個人界線被侵犯,對不公平的對待的反應。處理個案時,可以表達同理,去協助個案注意自己為何如此,讓其了解為何會有憤怒的情緒。也帶領學員進行創作體驗,感覺最近的感受,情緒,透過顏色、形狀,線條,圖案,來表達這個情緒,怎樣會接近自己的感受,針對輔導員的創作,提供一些建議,若是帶學生創作如何進行。心智障礙類的學生,也可以參與,並分享對重度自閉的個案進行藝術治療,在過程中,可以去猜測或是再確認其想法,以釐清個案的感覺,也提醒對於沒有太多口語及表達的學生,是需要持續不段去收集相關資料,從創作的速度,專注時間,用色筆處快慢等,顏色使用,去收集個案的情緒狀態。

五、第四堂課林佳儀所長談到藝術創造的延伸運用,例如,引導學生作畫安全感或是力量等作品,一邊詢問作畫時的感受,一邊與學生連結。畫作留下來,當學生遇到挫折,透過視覺上的提示,讓個案回味之前創作當下的感受,找回安全感。也可以使用人型圖案,讓學生標示自己的身體感受。也注意很多時候,無法透過創作馬上放下這些情緒,需要再透過談話互動,慢慢改變。此外,也介紹其他藝術治療媒材,像是輕質土,手捏黏土的觸感與畫畫不同。最後,說明無意義,無望感的情緒,是最為棘手的情緒,個案常常會被僅僅困住,會有無處可去,無法可解,絕望的感覺,通常會伴隨自殺或是不想活的意念,需要更長時間的陪伴,帶領個案走出低潮。

相關檔案
Image_0
 
Image_1
 
Image_2
 
Image_3
 
Image_4
 
Image_5
 
Image_6
 
Image_7
 
Image_8
 
Image_9
 
Image_10
 
Image_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