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2021全國特殊教育教學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場次A
2021全國特殊教育教學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場次A

一、日期:110年4月17日

二、時間:15:20-16:40

三、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行政大樓10樓國際會議廳

四、活動內容:

  1. 論文場次A主題為無障礙科技輔具,本中心蔡明富主任邀請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系陳明聰教授擔任主持人,本場次共三篇論文發表。
  2. 第一篇發表為陳威任、劉晏伊、林千玉之《運用Arduino製作身心障礙兒童互動式遊戲裝置發展應用與檢討》,發表人為陳威任,研究者發現對於很多腦麻的學生功能性動作訓練是很重要的,但很多學生都覺得很無趣又很痛苦,所以便利用Arduino自製輔助科技產品。因為Arduino不但價格低廉,且程式設計簡單,零件模組化,不用焊電阻、電線,適合入門者使用。接著研究者強調互動式裝置目標,最重要的就是要提升身障者的使用意願,因此他觀察學生的喜好後,並將其融入機器中。發表人舉例了以下他製作的裝置:音樂泡泡機,有雷射光線,如果被切斷就可以吹出泡泡和撥放音樂,可以用於抬腿的訓練;同樣的機器也可以用壓力桿件代替雷射當感測器,如果碰到就會啟動,用在手指的動作訓練。還有幸福集氣罐,是一個裡面裝有感應器的罐子,如果放球進去就會感應。第三個是腳踏車,只要踩踏板,輪圈就會收到訊號,並傳送到電腦,出現聲音及動畫。這些遊戲裝置也可以用於普特融合,透過一同玩樂,希望可以縮小他們之間的隔閡。
  3. 第二篇發表為宋柔葇、羅秀雲、林千玉《錄音輔具於身心障礙學生教具之研發應用》,發表人為宋柔葇,研究者為了提升自製輔助科技的技能,所以自製錄音ATD─幸福發聲器,用於全盲的學生,讓他忘記事情,只要按一下就能想起來,之後發現也可用在無口語的學生,看到老師就按一下,就會發出「老師好」的聲音,增加學生的社會互動。研究者提到很多老師會害怕覺得自己沒辦法做出輔具,但很多都模組化,他們也致力研發簡單好複製的輔具供現場老師模仿製作。
  4. 此外,發聲器也做了很多改良,例如:改成按了除了發聲還會震動、有亮光;換成USB充電,解決鈕扣電池電量很小的問題;還嘗試了很多不同的容器,試驗哪個容器的發聲效果最好。最後說明機器的優缺點:好處是材料容易取得且便宜,製作也很容易;缺點為音量有點小、按鈕太小、紙盒對身障生有點太脆弱,容易損壞等,但也因為價格便宜,所以只要重新再做就好,不會造成老師的負擔。
  5. 第三篇發表為吳茜雯、黃桂君《中度智能障礙學生在基礎數概念多元表徵教學表現之分析》,發表人為吳茜雯,研究者提出數與量是很重要且基礎的概念,所以希望學生都能學會此概念。她強調教學應著重具體操作、由具象至抽象之漸進且多元表徵模式,要在各個方面都能呈現才是真正了解數學,所以列了以下向度:數字認識、計數、基數、數量比較,無論呈現哪個表徵,學生要能熟練表徵間的互換。
  6. 研究以小組方式對兩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的學生進行教學介入,過程中用了多元表徵的方式,例如:將數字畫在魚形狀的紙上,並貼在白板上,請學生用撈網去碰魚的字卡;用三明治的土司、生菜、火腿的圖卡,讓學生去選自己要的數量等。結果發現對學生是有立即成效的,因此可以用於教導認知缺損的學生,也希望未來可以擴展用於其他研究對象和更高層次的數概念。
  7. 三篇論文發表後由主持人陳明聰教授總結,將科技融入於輔具中是現在的趨勢,很高興看到有看到研究者自製研發了輔具,減少學生在訓練時的無趣和痛苦,以及讓他們的生活更便利,希望這些技術未來能更成熟,幫助更多學生。此外他也提到數與量真的是蠻重要的概念,研究者透過很多不同的方式來訓練類化學生,這樣的方式很不錯,期許之後能用於其他單元或是其他科目。

 

相關檔案
Image_0
 
Image_1
 
Image_2
 
Image_3
 
Image_4
 
Image_5
 
Image_6
 
Image_7
 
Image_8
 
Image_9
 
Image_10
 
Image_11
 
Image_12
 
Image_13
 
Image_14
 
Image_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