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花絮 》身心障礙學生科學探究教學與分享研習
身心障礙學生科學探究教學與分享研習

一、研習日期:108年6月2日

二、研習時間:09:00-16:10

三、研習地點: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和平校區) 行政大樓六樓第三會議室

四、活動內容:

【第一節課】

一、蔡明富教授開場,說明本次研習現場教師可觀察兩位講師教學帶領的方式有何異同,於下午課程學員需上台練習以科學探究教學法教學。

二、初鹿國中張加良講師,分享「紙花」課程,先讓諸位學員觀察紙花在水中開花現象,接著讓學員們操作剪裁、對摺紙張,再就觀察結果說明「毛細現象」。

三、愛國國小陳建良講師,分享生活中的「探究」,拋出問題,例如:特教生探究的可能、探究層級能力等,接著示範「線圈啄木鳥」課程,先讓學員們試玩,學員們嘗試發表直觀現象,講師以儘量不否定學生想法方式,教學老師應去引導思考;發下漆包線,纏繞在氣球桿上形成線圈,講師提醒注意事項(也是讓特教生學習重點):避免凹折漆包線、纏繞需斜向繞、間隔須儘量一樣,可不斷去調整線圈鬆緊,觀察不同學員們線圈下降的震動和速度,說明同樣材料、條件,在不同學員製作有不同效果(同樣特教生上也可觀察學生的操作時情緒、同儕協助精神和操作難易)。講師引導學員們分享「變因」,像是線圈的粗細、圈數、緊密程度等,變因的可能性討論是現場教師常忽略,材料(取得便利性)、材質(成功關鍵)、操作(尋找問題)、環境因素等,形成議題、提出假設(什麼叫做成功)、腦力激盪(驗證、控制操縱變因),帶領學生策略討論(瞭解原理),學員們實際計時自己做出的啄木鳥,覺察出成功技巧。

【第二節課】

四、接下來,蔡明富教授引導學員思考,不同教學探究方式異同,
(1) 相同處:皆有動手做、皆先觀察、皆有呈現重點等’
(2) 相異處:學生精細動作對操作影響、學生能力高低對材料操作影響、依學生程度對備材加工的內容差異、講解定義是直接闡釋或者先探究再說明、講師鋪成的手段順序、教學「結構化」的明顯程度、講師以口述方式和投影片筆記差異、解釋上是教師說的多還是學生多的分別、讓學生創意思考的發想有無等
進入科學探究教學(DOE-POE)講解,說明現場教師常忽略在「E解釋」上多花時間,且「P預測」在科學的重要性,也結合十二年課綱核心素養,發展出「科學P」與「特教P」的分別,在不管是資優生或身障生各有程度教學消長的調整可能,讓學生沉澱後的產出,此外,設定模組的重要性,課程安排的長短(幾節課)也是關鍵。接著,分享歷年舉辦過的科學營隊,舉凡過動症學生、親子共同參與、輕度中重度差異性質等;揭示課綱內學習素養、學習內容中的「探究能力」中思考智能、問題解決、態度、培養興趣等融入議題。重申DOE-POE的學理定義在科學探究層面,並分享到嘉義縣舉辦「特愛科學嘉」科學闖關活動成果、台東縣舉辦科學闖關活動成果。

五、建良老師示範課程「有趣的跳跳蛙」,首先說明製備材料的重要性,給予特殊學生的調整(事先剪裁瓦楞板、畫線等),器材安全(鐵尺、剪刀、橡皮筋等)說明,學員在製作完試玩跳跳蛙,講師進而引發學員聯想影響因素,複習DOE要素與生活化中成分。

【第三節課】
六、下午課程一開始,建良老師複習DOE教學法,在帶入POE的教學;跳跳蛙的變因統整,從材料下手尋找,環境條件去預測,猜想瓦楞板長度對跳跳蛙高度的改變,著手製作第二隻跳跳蛙測試,學員回饋瓦楞板較長的跳得較高,橡皮筋拉扯較緊的彈力較大,觀察高度可以錄影測量或者用現場可以取得的指標(桌子高度、椅子高度等),講師最後總結:橡皮筋拉長,彈力位能增大,DOE-POE的原理順序。

七、講師讓學員分組,提供DOE-POE的空白表格(包含步驟、文字提示等),學員先練習撰寫教案(變因:切口程度、橡皮筋種類),講師補充說明學員可以採用的試教方式及飾演學生可以出現的狀況和語言;分成兩組,每組6人,其中1人飾演老師,其餘為學生,學員現場依樣畫葫蘆地教學,初出茅廬有些緊張,再摻入自己的臨場反應,別具巧思;總結,學員們自己教學對於因為PPT熟悉程度差異、對於P的引導、E的解釋、跳跳蛙不是青蛙的樣貌產生疑問、在DOE的OE要連結到複習材料上的連結性掌握不易,而蔡明富教授及陳建良老師給予學員回饋與勉勵:學生在現場仍是會有許多狀況,例如:課程接受程度、配合教學流程程度、時間控制、變因可以發現和應答的程度等,學員教學可多從生活經驗出發,尤其E的部分可以多琢磨以符合學生語言,從一次次教學中調整,循序漸進。

【第四節課】
八、最後重點回顧省思
(一)討論試教經驗及困難: 
如何適切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可再加強,在進行科學探究時,科學材料介紹也是相當重要,可連結科學材料與生活的關連性。故重視教材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是相當重要。在教學過程,要試著讓學生有多解釋的機會,以利瞭解學生是否習得自然科學內容。另外,在說明教學重點時,語速不宜過快。兩組教師在試教均相當重視學習內容的複習。 
第一組(台南特教教師):教師反應跳跳蛙的名稱,與現實青蛙的概念不符,建議材質可以融入青蛙的元素,以更貼切學生的認知。針對P很難引導的困擾,建議仍需考量學生的特質及需求,如果學習能力較弱者,可直接提供影響實驗的因素,讓學生跟著提示變因進行操作及解決問題。
第二組(高雄特教教師): 分兩組教學可以分不同階的教學成果,在兩階的教學規劃下,有利協助學生的學習。
最後提醒: 說明變因意義,控制變因很重要? (盡量做到)

(二)分享中重度智障教學模組: 
(1)首先由閎君老師分享其編製中重度智能障礙學生的教材,教材重點: 「磁鐵」為主,根據自然課本挑出重點,從中發展出3個單元課程,每單元有兩節課,第一節上DOE,第二節上POE。每個課程單元具有連貫性,由簡入繁鋪陳,以利學生的學習。
(2)加入理論化(DOE-POE),動手做的操作本質,資源班與特教班皆適用。
(3)強調生活經驗連結,富有趣味性。

 

相關檔案
Image_0
 
Image_1
 
Image_2
 
Image_3
 
Image_4
 
Image_5
 
Image_6
 
Image_7